初探章开沅先生论张謇学 —— 记章开沅先生对南通张謇研究的指导(一发表时间:2025-05-13 11:55来源:《江海纵横》 今年 5 月 28 日,是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章开沅教授(以下称“先生”)逝世三周年。先生是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著名历史学家,除了研究辛亥革命、南京大屠杀和外国教会学校史外,更是张謇研究的开拓者,泰山北斗级专家学者,1984 年张謇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就被聘为顾问。先生早在 1962 年秋天就来南通查阅张謇和大生档案,开启了研究张謇的远航。他一生来南通有十次之多,对于南通给予研究的支持,一直抱有深厚的情感,说南通使他成为一名张謇研究者。他视南通为第二故乡,而南通对先生在张謇研究上的指导更是感恩不尽,“说到张謇研究离不开章开沅,说到章开沅也离不开张謇研究”。 我认识先生是在 1987 年第一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请先生在张謇研究中心信封上签名,这也是我们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会上知道先生的一本名著《开拓者的足迹》只发到少数专家学者,我只能慕名仰望。真正与先生交往是在我 1993 年兼职张謇研究中心秘书长工作后,先生每次来南通指导,我都参与接待工作,身受感染,所受教导,一生受益,终生难忘。他那儒雅的学者风范,对后学的谆谆教诲,学养的深厚又渊博,为学界楷模,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学者不断地去追求研究的至高境界。先生对南通张謇研究的指导更是耿耿于怀、念念不忘。南通的张謇研究有今天的大好形势,可以说是先生不断指导的结果。在纪念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际,重温先生的教导,进一步明确我们研究的方向,实现先生对我们的期望,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 一、我第一次聆听先生的指导 那是在 1999 年 11 月 5 日,张绪武副主席为举办第三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带领以先生为首的一批学者朱英、林刚、马勇、虞和平、王奇生、邱涛等一行来通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这是先生第五次来到南通。6 日下午,举行“张謇研究座谈会”,由时任副市长华保良主持,张謇研究中心副会长尤世玮汇报张謇研究中心 15 年以来的工作情况,档案馆、图书馆等有关部门代表各自发言介绍,先生最后讲话。一开始,他说:“对南通很有感情,我偶然的机会成为一名张謇研究者,与南通那些丰富的资料,无私地对我开放密切相关。当年穆烜先生(以下称‘穆老’)将档案原件捧给我看,可以说南通造就我成了一名张謇研究者。”先生又说到南通对张謇研究作出了贡献,曹从坡所写的《张謇的悲剧》一文,影响很大。先生的话语间充满着对南通浓浓的情感,令我深受感动。 我第一次听到先生讲“张謇学”,就在这次会议上。他说,张謇研究成为“张謇学”,不是说,学术会议次数有多少,而是要看有质量的论文和专著。张謇研究连续性和保持下去的问题,关键是后继有人的问题。……这方面要有举措,是否可以考虑培养人才,如培养定向研究生,设立奖学金,一年花不了多少钱。他问南通师范学院有无历史系,有无硕士点。没有的话可以同其他学校联合培养。从张謇资料的丰富程度来看,出 10 个、8 个博士也毫不困难。他列举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给了一笔钱,请高校培养研究生,资助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开始不敢要,说读完了不干这一研究,怎么办?但纪念馆的同志有远见,说,“撒下的种子总会开花的”。他可以宣传,或者几年后又想研究了。南通关键是要出著名的专家、权威。我作为研究中心的秘书长,第一次听到他对南通张謇研究的具体指导,茅塞顿开。 11 月 8 日上午,李明勋会长(时任张謇研究干事会会长)与先生相约于南通大饭店他所住的 1606房间,带领穆老、尤世玮(时任张謇研究干事会副会长)和我四人前去拜访。先生一见面就称穆老为大哥,说穆老是他研究张謇的引路人。先生再次提到“张謇学”,一定要有高层次的研究人才。他说已向张绪武副主席倡议,设立奖学金,资助硕士生、博士生,开始不要多,一两个,但要选好人,不要一读完就走了。如果有两三名博士,三五名硕士,“张謇学”就慢慢自然形成了。一般张謇研究者要是有会议通知了,临时赶写一点文章出席会议,真正集中精力研究张謇的全国能有几个?南通不同,是可以有专门研究人才的。又说,张謇研究中心一直在工作,这也不容易,以后研究的会议可以小型化,七八十来个人,研究一个方面的问题,出一本书。大型会议不容易,经费难筹集,不能多开。 在这次谈话中,先生还语出惊人,说:“张謇是民营企业家鼻祖,南通到处都可以触摸到张謇的存在。南通是民营企业家圣地,犹如伊斯兰教的‘麦加’,民营企业家应该来南通朝圣张謇,全国工商联应该到南通来办企业家学习班,学习张謇。”真是如雷贯耳,令我振奋! 为此,张謇研究中心曾经向张绪武副主席提过建议,并且设想把学习班放在南通工学院,因为该院有经济贸易系,举办过厂长培训班,除了开设有关张謇的专题报告外,还开设一些经济管理专业方面的课程。因为没有得到全国工商联的响应而未实现。同时也说明南通成为民营企业家培训基地的条件当时尚未成熟。后来于 2013 年,先生在南通纪念张謇 160 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上讲话中再次“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就是把南通张謇相关的遗址或者纪念馆、博物馆变成一个培养新一代民间企业家的摇篮”。这一具有远见的再次倡议终于在 20 多年后的 2021 年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两次高度评价张謇,指出张謇是清末民初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民族企业家的楷模、民营企业家先贤。中共江苏省委、南通市委高度重视,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南通成立了张謇企业家学院。近 3 年来培训企业家的人次,数以万计。先生那具有远见的倡议成为现实,南通成为企业家的培训基地,是民营企业家培训中心。如果先生在天有灵,也会感到极大的欣慰。 自从先生这一次亲临南通进行实地全面指导以后,他一直在关心着南通的张謇研究。他曾说起我们张謇研究中心编的《张謇研究简讯》是每期必看的,因此,对南通张謇研究情况了如指掌,也就不断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作为历史学家的先生高瞻远瞩,唯恐张謇研究热一阵冷一阵,甚至销声匿迹。所以先生在著作中、在学术会议上、在座谈交流等多种场合提及“张謇学”。根据我的认识,尤其如下几个方面是他一直在念兹在兹的关心和嘱托。 来源:《江海纵横》 作者张廷栖系南通大学教授、张謇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