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謇研究会西部行 赓续张謇牛载坤百年教育情

发表时间:2025-09-15 22:51

在张謇的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历程中,与甘肃先贤牛载坤的交往是一段值得铭记的佳话。1913年,从京师大学堂毕业的青年牛载坤,深受张謇“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理念的影响,决心向其学习。他从遥远的甘肃康乐南下南通与张謇会面。在交谈中,张謇对牛载坤说:“西部的发展与建设应首先重视教育。”这句话成为牛载坤终其一生的奋斗目标。

图片

牛载坤返回甘肃后,积极联络乡贤,于1914年创办了康乐县第一所乡村学校——树风学校。他致信张謇,恳请题写校名匾额和校训。张謇欣然应允,题写了“树风学校”的匾额,并以通州师范“坚苦自立,忠实不欺”的八字校训相赠,还在跋语中写道:“树风学校请书校训,以昔所示于南通师范者赠之,南北学风庶有大同之一日。” 此后,牛载坤以张謇为榜样,将毕生精力投入西部的实业振兴与教育普及,用脚步丈量黄土高原的沟壑,用双手点亮陇原大地的希望,成为近代西北“实业暖民生、教育启民智”的典范。

张謇与牛载坤的交往,不仅开启了南通与康乐的百年教育情缘,也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留下了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忆。百年之后,为传承张謇情系西部的伟业,从1995年起,南通电子仪器厂工程师袁雨洲、《江海晚报》社新闻部副主任黄俊生等爱心人士先后资助康乐的贫困学生重返校园。1999 年,南通市虹桥二中与康乐县贫困学生进行结对帮扶,赠送书本、文具,并邮寄相关学费,与西部学生书信往来,共同探讨和交流学习体会,2001年,虹桥二中成立了情系西部特色班“康乐班”,并由爱心企业家们成立了康乐教育基金会,资助求学费用。到目前为止,虹桥二中情系西部活动为西部培养了众多优秀学生和教师   。

图片

图片

2025年8月22日上午,一场以"赓续张謇‘百年康乐情’"为主题的教育协作活动在康乐县树风学校隆重举行。活动由康乐县委县政府主办,江苏省张謇研究会指导。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江苏省张謇研究会名誉会长罗一民、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张俊、康乐县县长马文吉等两地领导,与西北民族大学教授牛乐(牛载坤曾孙)及当地师生代表参与,共同见证跨越世纪的教育情缘。

图片

在活动现场,牛乐教授深情讲述1919年其曾祖父牛载坤与南通实业家张謇共创树风学校的往事。两尊先贤铜像前,牛乐父女与虹桥二中康乐班学生献花并行三鞠躬礼,校史馆内陈列的百年教案等文物,将教育家精神具象化。

图片

图片

牛乐表示,在教育领域,牛载坤先生是西北近代教育的“播火者”。康乐树风学校如同一粒火种,点燃了当地教育的希望。此后,他马不停蹄:筹建甘肃省教育会,推动全省师范教育发展,在各县创办八所师范学校,为西北培养了第一批本土化教师;担心教育“贵族化”,他创办陇右公学,让平民子弟也能走进学堂;在实业领域,创办省立工艺学校(兰州理工大学前身),开设毛编、制革等专业,开创了西北职业教育的先河;即便后来担任民勤县长,他仍借“杜公祠”办学,督建多所小学,让教育的火种在沙漠边缘生根发芽。他一生创办、参与筹建的学校达数十所,每一所都承载着他的理想信念。我们缅怀张謇先生,纪念牛载坤先生,不仅是缅怀他们在实业、教育史上的功绩,更要传承他身上那股“扎根大地、务实担当”的精神。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他们以坚定的脚步深耕这片土地,因地制宜探索实业、教育救国之路。这种实干精神和家国情怀,正是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所需要的精神与担当。

江苏省张謇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上海大学教授严泉在致辞中表示,今天我们缅怀牛载坤与张謇先生的交往与合作,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他们“心系家国、矢志兴邦”的爱国精神,“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重视实业、致力教育”的实干精神,以及“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协作精神。我们要以先贤为榜样,进一步拓宽视野,主动对接,将历史的缘分转化为今天携手共进的强大动力,以此告慰和纪念牛载坤、张謇两位先贤的远见卓识与不朽功绩。

图片

当天下午,南通市·康乐县教育合作共建座谈会召开,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南通市委原书记、江苏省张謇研究会名誉会长罗一民,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张俊出席会议。康乐县委副书记、县长马文吉主持会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永福,县政协主席时宁春,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华参加会议。

图片

康乐县委副书记、县长马文吉表示,康乐教育事业正处在赶超进位、全面提质的关键阶段,希望南通市能够全方位给予帮助与支持,积极探索合作办学新模式,选派校长和业务骨干到康乐县驻点指导,传授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教学理念,进一步扩大李庾南实验学校称号授牌覆盖面,推进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康乐县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推广实践,持续加大康乐学生的选拔力度,遴选更多学生到虹桥二中就读,让更多康乐孩子接受南通的先进教育理念、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深入挖掘牛载坤精神,不断提升合作层次、拓展合作领域,为康乐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让南通市·康乐县的友谊之桥更加坚固、教育情缘更加深厚。

图片

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江苏省张謇研究会名誉会长罗一民在讲话中指出,张謇思想的影响并未局限于一隅,通过其学生和追随者辐射全国。其中,牛载坤先生就是一位将张謇精神深刻践行于西北大地的杰出代表。20世纪初牛载坤先生赴南通求教张謇,张謇倾囊相授,牛载坤回到甘肃后,大力推行张謇式的地方建设模式。他秉承师训,将兴学育才置于首位。他克服困难,积极筹办学校,致力于开启民智,培养地方人才,旨在为地方的长远发展奠定智力基础。牛载坤积极探索符合康乐本地实际的产业发展道路。他推广农业改良,引进新技术,尝试发展地方毛纺手工业和经济作物,以期改善民生、增加地方财力,试图以经济的发展来支撑教育和各项事业的进步。同时注重统筹规划,改善基础设施,倡导新风,其综合治理的思路,可以看到张謇在南通进行区域现代化实验的影子。

罗一民强调,被誉为“甘肃张謇〞的牛载坤先生,早在上世纪初就将张謇“父教育、母实业”的火种带到了甘肃,他在当地兴办教育、推广实业、服务乡梓的壮举,正是张謇在西部大地的生动传承。在康乐的实践,虽然因时代条件所限未能完全展开,但其方向和精神是清晰的:那就是将张謇的思想内核与甘肃、与康乐的具体县情相结合,探索一条本土化的自强之路。他是张謇精神西传的早期使者,是康乐现代化建设的先驱之一,他的努力值得我们深深的敬意和追忆。我们希望将张謇和牛载坤的思想种子,更深地播撒在这片已被耕耘过的沃土上,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和精神滋养。

康乐县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全县各中学校长、各学区学区长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