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謇事迹对青少年的教育价值

发表时间:2025-04-28 08:22作者:刘洋,张建星来源:企业家日报 2025年04月24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博物苑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把南通博物苑和张謇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和青少年受到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张謇(1853—1926年),江苏南通人,清朝末期的状元。他生活的时代列强环视,民族危机加剧,国家危如累卵,正处于救亡图存之际。作为一名仁人志士,他放弃仕途,以“父教育,母实业”为理念,投身实业和教育救国实践。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他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众多慈善公益机构,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由此不难看出,将张謇事迹融入青少年教育之中,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培养家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

作为科举考试的成功者,状元张謇本可以仕途通达,平步青云。但是张謇认为,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时期,个人不能贪图自己的名利享受。因此,张謇放弃了高官厚禄,选择实业救国、教育救国。通过睁眼看世界和对发达国家的了解,张謇深感国家在工业和教育方面的落后。

他积极投身实业,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民族企业,试图通过振兴民族工业来发展民族经济,从而抵御列强的经济侵略。与此同时,张謇还大力兴办教育,创办了师范学校、职业学校等各类学校,为国家培养人才。张謇将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努力奋斗的光辉事迹,是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能让青少年懂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国家的发展,二者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树立创新思维,培育进取精神

虽然生活在清末民初,但是张謇并不因循守旧。他以非凡的创新精神来创办实业和教育。在创办实业过程中,他打破传统观念束缚,引入现代经营理念。在创办教育过程中,他开创了诸多新型教育模式。张謇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大胆创新。张謇还大力倡导职业教育,紧密贴合社会需求,开设涵盖纺织、农业、医学等多个领域的专业课程,培养实用型人才。这些事迹能激励青少年鼓起内心的勇气,勇于创新,敢于创造,拥有创新思维和进取精神。

增强责任意识,学会关心关爱

张謇不仅重视实业和教育,还十分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张謇目睹了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的艰难处境,深切共情,一心想帮助他们过上更体面的生活。于是,他凭借自身的努力与影响力,创办了养老院、孤儿院等众多的慈善机构,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张謇的这些爱心之举,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用这些事迹来教育青少年,能够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增强他们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作者单位:刘洋,中共万宁市委党校;张建星,海口市江苏南通商会)

来源:企业家日报 2025年0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