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会长罗一民参加无锡市第二届社科活动月活动,应邀于无锡职业技术大学、无锡品牌学会作主题报告

发表时间:2025-10-18 22:19作者:罗一民

近日,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江苏省张謇研究会名誉会长、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罗一民,应邀在无锡职业技术大学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无锡市品牌学会学术月活动中,分别作了题为“张謇职教思想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与“传承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再创苏商新辉煌”两场主题报告。


10月11日,作为无锡市第二届社科活动月内容之一,无锡品牌学会邀请罗一民于无锡市太工疗养院作“传承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再创苏商新辉煌”的主题报告。无锡品牌学会35名会员以及6位特邀嘉宾参加了本次活动。无锡品牌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曹洪东主持了本次活动。  

罗一民会长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从“苏商在历史上的重要影响、当代苏商的卓越贡献、张謇所代表和展现的苏商精神特质、如何再创苏商新辉煌”四个方面,为企业家们进行了详细解读和精辟分析。在解读和剖析张謇精神过程中,他特别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建议企业家要在新时代实践中发扬传承苏商精神,在发扬传承苏商精神中做大做强企业,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他总结张謇所代表和展现的苏商精神,具有六大特质:爱国爱乡情怀、开拓创新意识、务实低调风格、精良细致品质、崇文重德禀赋、强毅力行品格。罗一民以课件形式,通过大量详实的中国近现代史料,结合今天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就苏商企业家精神培育和创新以及苏商如何重塑辉煌,进一步助力江苏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生动活泼和深入浅出的分析。

在主题报告结束后进入互动交流阶段。学会副会长、无锡市兰翔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卓理财,学会副会长、江苏无锡鼎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晓峰,学会副会长兼党支部书记、无锡中皓创业孵化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婷,学会副会长、江苏道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仝辉等,结合自己的企业创业实践发表了对讲座的体会和感悟。

学会会长、江苏新合益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杭文伟表示:“张謇是我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今天重温学习传承张謇精神,对于我们新时代苏商,对我们无锡企业家的成长与发展,必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迪意义。”

图片


无锡品牌学会成立于2013年10月,学会自成立以来,连续多年被评为无锡市优秀社团组织。


10月14日下午,无锡职业技术大学举办了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暨无锡市第二届社科学术月活动。罗一民会长应邀作“张謇职教思想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专题报告。来自江南大学、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以及无锡市社科界、企业界代表近200人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无锡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龚方红主持。

图片

报告伊始,罗一民向无锡职业技术大学赠送了新作《张謇三十讲》。在报告中,罗一民首先介绍了张謇的生平,通过大量的史料、生动的故事系统讲解了张謇兴办教育的基本动因、张謇职业教育思想主要特点、张謇职教思想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启示,生动展现了张謇“父教育而母实业”“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理念及其兴办教育的爱国、救国、报国情怀。

图片

罗一民指出,张謇不仅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企业家,更是卓越的教育家。他在家乡南通创建了370多所学校,涵盖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各种现代教育,他还在外地创办或与他人合办河海大学等十几所大学。同时,他还建立了二十几个教育研究及促进机构,并亲自担任江苏教育总会会长,有力推动了江苏(包括上海地区)的教育事业。

他介绍,作为一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张謇面对山河破碎、灾难深重的国家境况,他的终身追求,就是使中国强大起来,抗拒列强的侵略和欺侮。也就是,通过强国奋斗报国,实现爱国者的初心。但如何才能强国呢?张謇深刻认识到,国家是由民众组成的,民众的优劣最终决定了国家的强弱,只有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包括文化程度、认知水平、思想素养、道德水准等),才能从根本上使国繁荣富强。而提高全民素质的根本之途就是教育。他精辟地指出,“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知识之本基于教育。”

图片


因而“今求国之强,当先教育”。他认为,“世界今日之竞争”,说到底,是“学问竞争也”,只有教育,才能使国家在学问竞争中胜出。教育可以“开民智、明公理”,使人民既有学问,又有礼教(道德伦理),国家必不会衰败,即使衰败了,也会强盛起来。“有礼教有学问之国,其亡亦必能复兴”。因此,他强调,“今日最亟之教育,即救亡图强之教育也。”“图存救亡,舍教育无由。”由此可知,强国兴邦,是张謇兴办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最大动力。

罗一民指出:在全面推进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过程中,张謇深知,无论是国家发展还是南通自治,人才是各项事业的关键性支撑和根本性力量,当时强国兴邦最欠缺、最急需的就是各种各样的适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造就,只能依靠以教书育人为基本功能的教育。

张謇的社会理想,是建设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政治清明的“新新世界”,即能与世界文明发达国家比肩并立的“文明村落”。在这个“文明村落”的构建中,实业、教育、慈善是不可或缺的三大支柱。“自治之本,在实业、教育;而弥缝其不及者,唯赖慈善。”他认为,“教育者,一切政治、法律、实业、文学之母。”实际上也就是说,教育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催生者,教育不仅可以为两个文明建设培养所需人才,还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国民素质,从而促进社会文明程度提升。他通过分析比较世界文明国家的发展历史,得出结论:“窃维东西各邦,其开化后于我国,而今以来,政举事理,且骎骎为文明之先导矣。撢考其故,实本于教育之普及,学校之勃兴。”

图片

在张謇职业教育思想方面,罗一民认为,张謇职业教育思想是在其整体的教育思想支配和引领下,所形成的职业教育专门性的教育思想,既与他的整体教育思想相吻合、相呼应,又具有自身特有的内涵和表现。如同为了强国兴邦而兴办教育,张謇认为,职业教育一方面可以直接为实业培养所需要的实用人才,一方面可以为民众谋生就业提供途径,因而与国计民生最为关联。因此,必须以国计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发展职业教育。

张謇明确指出,“各种实业学堂得以次第设立,实于国民生计有大关系。”“窃维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要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正因如此,张謇开办的各种各样的职业学校,几乎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均与国计民生相关。张謇认为教育与实业应“迭相为用”。实业对教育的“用”,主要表现是为教育提供物质保障和实践平台;教育对实业的“用”,主要表现为对实业提供人才支撑、科技动力和文化引领。因此,张謇主张,教育与实业应形影相随、水乳交融,“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于是,产教融合,以产促教、以教促产,“产教一体”等现代职业教育模式,便应运而生,至今仍是职业教育的基本方向。

当前,中国正处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期,职业教育被赋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产业升级”的核心使命。张謇的职教思想虽诞生于百年前,但其核心理念与现代职教改革方向高度契合,对当代仍有重要启示,张謇“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宏大抱负、“首重道德,次则学术”的人才培养理念、“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实践导向等给到场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和启发。

龚方红在主持讲话中指出,今天我们学习张謇,学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种方法。要学习他“家国一体”的崇高格局与责任担当、“德技并修”的全面育人理念、“学必期于用”的实践哲学,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强化实践教学,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以更广阔的视野谋划职业教育发展。

报告会结束后,罗一民一行在龚方红的陪同下参观了无锡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中心。



据悉,无锡职业技术大学是一所国有公办的省属全日制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学校前身是1959年原国家农机部创办的无锡农业机械制造学校,1999年独立升格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6月,教育部批准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整合资源设置无锡职业技术大学。2025年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2025-2029年)“双高”建设学校。2019-2024年度学校连续在江苏省省属高校(高职Ⅰ类)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获第一等次。学校现有15个教学单位,拥有国家级专业群2个、省级专业群4个,国家级重点专业13个、省级重点专业17个。主持建设数控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特等奖1项。建有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物联网应用技术等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与施耐德、西门子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8个,重点建设了3个年服务到账达千万元的应用技术研究所,主持申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CCTV1“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多次报道了学校立德树人、智能制造专业集群赋能产业发展等成功经验。